凡夫俗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198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8 20:57:4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凡夫俗子,是汉语成语,意为平庸凡俗之人;佛教指未入佛门的人,泛指平庸的人。例句有“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,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”。 该成语出自明代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“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,恃强斗勇,皆非仙体”。联合式,作宾语,是贬义词。 相关近义词有芸芸众生、等闲之辈、肉眼凡胎 ,反义词有达官贵人、超凡脱俗、仙风道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凡夫俗子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fán  fū  sú  zǐ 
词典解释
   -  
 凡夫俗子  
  -  普通人 the commonplace  
  -  不信奉英国国教的人 recusant 
 - 偏爱他称之为希腊自由之神的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凡夫俗子
  
   
   
 泛指平庸的人。
凡夫俗子出处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吾等又不是
凡夫俗子,恃强斗勇,皆非仙体。”
使用例句
瞧我这
凡夫俗子,不能交通神明,所以梦都没有一个儿。
凡夫俗子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凡夫俗子  
  -  
佛教指未入佛門的人,泛指普通人。
  - 明.葉憲祖.鸞鎞記.第七齣:「我本玉府仙姝,豈偶凡夫俗子,不如出家入道,到得討個清幽也。」
  - 封神演義.第四十三回:「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,恃強鬥勇,皆非仙體。」
  
  近义词: 傖夫俗人 
  反义词: 仙風道骨 異士奇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