顿开茅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235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8 20:26:1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顿开茅塞,汉语成语,指茅草塞住的东西忽然被揭开。比喻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一下子明白了。相关例句有“听了老师的一席话,我顿开茅塞。” 出自于《孟子·尽心下》中的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” 近义词有恍然大悟、豁然开朗、茅塞顿开,反义词有一窍不通、冥顽不灵、大惑不解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顿开茅塞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dùn  kāi  máo  sè 繁体字:頓開茅塞
词典解释
   -  
 顿开茅塞  
  -  忽然打开了被茅草塞着的心。比喻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 suddenly see the light;become enlightened at once 
 - 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  
   
   
 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顿开茅塞出处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”
使用例句
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,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
顿开茅塞似的,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。
顿开茅塞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頓開茅塞  
  -  
比喻突然領悟,忽然明白。
  - 三國演義.第三十八回:「先生之言,頓開茅塞,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。」
  - 紅樓夢.第八十六回:「聽見妹妹講究的叫人頓開茅塞,所以越聽越愛聽。」
  
  近义词: 豁然開朗 恍然大悟 
  反义词: 一竅不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