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诛笔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201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11 12:50:1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口诛笔伐(拼音:kǒu zhū bǐ fá),汉语成语,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,出自宋·陈亮《畏羞于君子》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诛笔伐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kǒu  zhū  bǐ  fá 繁体字:口誅筆伐
词典解释
   -  
 口诛笔伐  
  -  口头谴责,笔端讨伐 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
 - 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把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。陇上墦间识者羞。——明· 汪廷讷《三祝记》
  
   
   
 诛:痛斥,责罚;伐:声讨,攻打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口诛笔伐出处
宋·陈亮《畏羞于君子》:“此丈夫所当履其道,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。”
使用例句
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
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口诛笔伐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口誅筆伐  
  -  
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、譴責他人的罪狀。
  - 明.汪廷訥.三祝記.第十四齣:「他捐廉棄恥,向權門把富貴貪求,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,隴上墦間識者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