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危济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192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12 09:03:5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扶危济困,汉语成语,指扶持危急的,救济困难的。例句有“他不但见义勇为,而且还扶危济困”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 该成语出自明代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素知将军仗义行仁,扶危济困,不想果然如此义气!”有联合式用法。作谓语、定语。 相关古文有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二本一折:“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,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”。近义词有仗义疏财、扶弱抑强、扶老携幼等。反义词落井下石、趁火打劫、打家劫舍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扶危济困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fú  wēi  jì  kùn 繁体字:扶危濟困
词典解释
   -  
 扶危济困  
  -  帮助生活或处境困难的人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;help those in distress and lend support to those in danger or in need 
 - 你我是行侠仗义,理宜扶危济困,翦恶除奸。——《三侠五义》
  
   
   
 扶:帮助;济:搭救,拯救。扶助有危难的人,救济困苦的人。
扶危济困出处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五回:“素知将军仗义行仁,
扶危济困,不想果然如此义气。”
使用例句
在这篇作品中,突出体现了主人公为人民
扶危济困的英雄主义气慨。
扶危济困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扶危濟困  
  -  
幫助處境危難,救濟生活困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