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若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235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8 14:20:3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大智若愚,汉语成语,指才智很高的人,表面看上去好像很愚笨。相关例句有“他不善交际,大智若愚,比夸夸其谈之辈强过百倍”。 该成语出自宋代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”。主谓式,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是中性词。 相关古文有“盖众川合流,务欲以成其大;土石并砌,务欲以实其坚。是故大智若愚焉耳。”出自明代李贽(zhì)《焚书·李中溪先生告文》,近义词有虚怀若谷、不露锋芒、大巧若拙等,反义词有不可一世、锋芒毕露、愚不可及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智若愚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dà  zhì  ruò  yú 
词典解释
   -  
 大智若愚  
  -  指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,其言语行为被人看作是愚钝的 a man of great wisdom often appears slow-witted 
 - 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——宋· 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
  
   
   
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,看来好象愚笨,不露锋芒。
大智若愚出处
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使用例句
执雌守黑,不敢自遂,
大智若愚,于是乎在。
大智若愚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大智若愚  
  -  
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。
  - 明.李贄.焚書.卷三.李中谿先生告文:「蓋眾川合流,務欲以成其大;土石並砌,務欲以實其堅。故大智若愚。」
  
  近义词: 守愚藏拙 深藏若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