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平则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233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8 20:24:5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不平则鸣,汉语成语,指对不公平的事表示不满或反对的意见。例句为“世人惟不平则鸣,圣人以无讼为贵。” 该词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紧缩式,用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。 近义词为鸣冤叫屈等,反义词为心平气和、忍气吞声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平则鸣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bù  píng  zé  míng 繁体字:不平則鳴
词典解释
   -  
 不平则鸣  
  - 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,提意见 Where there is injustice,there will be an outcry;man will cry out against injustice 
  
   
 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
不平则鸣出处
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使用例句
“
不平则鸣”,看看现时的情况,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国。
不平则鸣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  不平則鳴  
  -  
人遇到不公平的事物,則奮起申訴、抗議。
  - 幼學瓊林.卷四.訟嶽類:「世人惟不平則鳴,聖人以無訟為貴。」